法治日報北京4月22日訊 中共中央宣傳部今天上午舉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政法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國情,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新時代政法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法機關改革重構權力配置和運行機制,推動執法司法公信力顯著提升。從權力結構和管理體制上強化辦案責任,實行“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辦案責任制,大大強化了辦案人員的責任。建立健全執法司法權制約監督機制,不斷健全制約監督的制度機制,完善責任體系,實現“放權不放任”。推進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和人、財、物管理體制、制度改革,完善依法履職保護機制,讓司法人員“心無旁騖”地辦好案件。推進政法機構職能設置改革,黨委政法委機構職能進一步優化,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進一步加強。
據了解,在健全訴訟制度機制方面,各級政法機關大力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明確刑事案件在偵查、起訴、審判環節的基本證據標準,讓案件的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檢驗。開展民事訴訟繁簡分流改革,根據不同案件類型,適用不同辦案程序,實現大案精辦、簡案快辦。建立公益訴訟制度,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食品藥品安全、英烈保護等領域提起公益訴訟,督促恢復生態、制裁假冒偽劣、挽回國家損失,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優化行政復議資源配置、暢通行政復議申請渠道,司法部指導各地按照《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將分散在政府部門的行政復議職責整合到政府統一行使,實現一級政府只設立一個行政復議機關,“一口對外”受理行政復議案件。大力構建互聯網司法新模式,將現代科技手段和司法活動深度融合,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公正與效率相統一。
據介紹,在完善便民、利民改革舉措方面,各級政法機關大力推動立案和執行訴訟程序體制機制的根本性變革,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組織清理各類“證明事項”13000多項。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累計發放居住證超過1.3億張。深化交管服務便利化改革,發放電子駕駛證1.1億個,惠及50多億人次。制定實施法律援助法,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全國基本實現看守所、人民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蓋。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近三年人民法院共發放救助金29.5億元。加快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國家統計局組織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全國群眾安全感達98.6%,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景漢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沈亮,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二級大檢察官楊春雷,公安部副部長劉釗,司法部副部長劉炤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據悉,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今天舉行的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發布會為系列新聞發布會的首場。
(法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