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4月25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2021年度廣東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并發布了十大案件,向社會亮出去年工作的“成績單”。
廣東是全國知識產權案件大省。白皮書顯示,2021年全省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9.6萬件,約占全國總量三分之一,司法領域知識產權的“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格局不斷完善。
過去一年,廣東法院如何發揮審判職能、創新審判機制改革、服務經濟社會創新發展?記者梳理白皮書并結合典型案件,帶領大家回顧2021年全省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審理情況。
案件增速同比增長0.37%:
糾紛源頭治理和訴前調解工作有成效
白皮書顯示,2021年全省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96796件,同比增長0.37%;審結195055件,同比增長1.06%.
廣東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基數仍然龐大,但是相比近五年案件增長速度趨緩,這有賴于糾紛源頭治理和訴前調解工作的大力推進。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民事審判起到主渠道的作用。去年全省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172145件,其中涉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等案由的案件數量居前四,分別達到134217件、20457件、9647件和1312件。在審結的一審民生案件中,超過一半經過調解或撤訴結案,是各級法院持續推動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的成果。
此外,全省法院同期判處刑事處罰的2615人,其中有期徒刑三年以上的324人,發揮刑事審判懲治和震懾知識產權犯罪的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司法審查監督職能,強化對行政執法行為合法性的審查,及時明確法律標準,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去年,廣東法院強化重大疑難復雜和新型案件規則引領作用。白皮書提到,去年廣東高院審結全國首例游戲地圖“換皮”侵害著作權糾紛案,審查認定游戲地圖的作品性質,合理界定借鑒或抄襲的邊界,精細化判賠2500余萬元,為類案審理提供了標桿示范。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審理“強制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新型案件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白皮書顯示,去年全省法院審結專利等技術類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11316件,涉及5G通信、芯片設計、植物新品種、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案件被妥善處理,在審判中形成了一批標桿性判決,通過司法裁判引導全社會崇尚科技創新。如天源公司訴藍箭公司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案中,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先行判決被告停止侵權,有效避免權利人損失擴大,保障了芯片領域技術創新秩序。
近年來,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互聯網平臺和大數據、云存儲、人工智能等領域糾紛頻發,司法保護的觸角也在向新領域和新業態延伸?;ヂ摼W平臺使用個人信息有何界限、如何規范?
去年,全省法院審結多宗涉及群控、外掛、刷量軟件及數據確權、交易、服務、隱私保護等案件,明確規則、劃清底線、規范秩序。深圳中院發布《關于加強數字經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實施意見》,是全國首個從司法角度保護數字經濟知識產權的實施意見。
競爭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運行機制,市場主體只有依法公平有序參與競爭,才能避免卷入不正當競爭糾紛。隨著廣東省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不斷提高,市場秩序也更加規范、更有活力。
白皮書顯示,2021年全省法院審結商標民事一審案件18497件,全面加強對馳名商標、傳統品牌和老字號司法保護,重點懲治商標攀附、侵犯地理標志等行為。審結不正當競爭、壟斷糾紛一審案件1276件,妥善審理涉及科技創新、信息安全、文化消費、民生保障及互聯網平臺“強制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競爭糾紛案件,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和促進公平自由競爭。
引入懲罰性賠償機制:
適用案件最高判賠額達3000萬元
知識產權案件普遍有舉證難的問題,導致權利人無法順利索賠,造成違法成本低下,侵權行為難以遏制,反復侵權的現象比較突出。
“要讓侵權人‘痛到不敢再犯’,必須引入懲罰性賠償機制?!庇浾邚膹V東高院了解到,全省法院審結專利案件平均判賠數額相比三年前增長148.5%.2021年,廣東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判賠超千萬的有39宗,依法對67宗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最高判賠額達3000萬元。
在知識產權案件中引入懲罰性賠償,可以起到阻嚇侵權、充分補償、激勵創新的正面效果。去年3月,最高法院發布知識產權案件懲罰性賠償司法解釋,對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懲罰性賠償的適用范圍故意、情節嚴重的認定計算基數、倍數的確定等作出了具體規定。
白皮書提到了小米科技公司訴深圳小米公司案,就是廣東法院在知識產權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的典型案例。該案中,深圳小米公司在網店自營商品的標題違法使用“小米”等字樣,構成商標侵權,銷售金額共計1.35億元。深圳中院判決支持小米科技公司3000萬元的賠償訴請,展示了對懲罰性賠償積極、審慎、嚴謹的法律適用,體現了法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侵權懲罰力度的決心和能力。
知識產權案件“審得快”,才能實現“快保護”,提高司法救濟時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2021年審結二審速裁案件6503件,超過全院二審結案數量80%;提升速裁案件獨任制審理適用比例,審結案件2660件,適用率40.91%,平均審理周期42.3天。深圳中院速裁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縮短至40.8天,當庭宣判率超80%,實現“簡案出效率”。
此外,廣東法院不斷健全技術事實查明機制,協調多方力量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首創技術調查典型案例發布和態勢分析制度,全年技術調查官在932件技術類案件中提供審查意見,同比增長16.93%.深圳中院制定技術調查官工作指引,技術調查官累計參與審理250案,提升技術類案件審判質效。(南方+)